此展以“非己而寻”为展览主题,“非己”意为搁置先验、放下自我、放空内心以达到虚静的状态,也即忘我。南朝沈越《郊居赋》云:“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沈氏此句意源自庄子《齐物论》中“梦蝶”一节,庄子多次借技艺来谈道,谓得道者的境界与技艺创作者凝神时的状态有某种程度的相合。后来苏轼评文同画竹时有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这种忘我的状态九百年后被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以哲学口吻这样描述:“画家只有把身体借给这个世界时,他才能把世界变成绘画。”把身体借给世界也就是暂时将自己融入所在的场域,身与物化。这也正是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与具象表现绘画理论在画家面对自然方面所持的态度。

然而今天是一个充斥着海量信息和图像的时代,在杂多无序的文化碎片裹挟下,有人随波逐流,有人茫然失措。再者,林林总总的当代艺术形式确靠其观念部分地恢复了现代艺术失去的公众性,可艺术的求真精神却没能复得,反而演变成各种观念凌驾于艺术之上。于是,诸多当代艺术变成了泡沫涌出瓶口、浑身湿粘的饮料瓶,让人不愿触碰。

在此时代,绘画何为?

野兽派开创者之一的德朗早在“一战”后就对现代主义艺术偏离现实世界的道路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历代大师的考察,德朗认为他们都是以面对原物为基础,借由感觉创造出协调、平衡但并不刻意的形式。他试图将这种由原物到形式的转换进行还原,继而认为可能存在一条无程式的法则被遗失了。具象表现绘画的践行者都是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寻求这条无程式的法则的绘画人。 

“非己而寻”的展览主题旨在强调艺术创作者面对自然的态度以及对如何将自然变成绘画的遗失的法则进行自我方式的探寻,从而保证绘画的纯粹性与艺术的真理性。绘画的纯粹性体现着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意义和创作者意图的单纯性;艺术的真理性即海德格尔所谓的艺术开启“一个世界”并确立“大地”,这是“存在者之真理生成的突出方式”。我们试图通过此展览展现某些艺术家以“非己”的态度面对自然、关注绘画艺术内在法则的探寻;邀请人们和这些艺术家一道追问绘画本源,思索如何真诚面对自然并让存在者之存在进入作品,力图效法晚年塞尚“把自己让出来,心里一片空明。‘空故纳万物’……”(司徒立语)。同时此展也是对重新回到自然、回到肉身体验、回到绘画的召唤的响应,重塑我们对绘画本身的信心和热情。

 
                                                                                                                                      
 
2019年4月部分作品展示
 
嘉兴美术馆
王乐其  一盘柿子  44cmX66cm  纸本油画棒  2009
 
嘉兴美术馆
王敏杰  海之七  120X150cm  布面油画  2018
 
嘉兴美术馆
卢家华  富春江之秋二  70X150cm  布面油画  2017
 
嘉兴美术馆
李青 光影中的意象:花气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8
 
嘉兴美术馆
吴建青  泉流  180X70cm  布面油画  2019
 
嘉兴美术馆
薛军  仿居巢虫草  60X60cm 布面油彩  2016
 
嘉兴美术馆
王恒立  肖像181213号  30X40cm  布面油画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