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任师佳/创作档案·嘉兴美术馆创作工作室系列展示

来源处:嘉兴美术馆 时间:2022-01-27 16:18:58 阅读

微信图片_20220127161432.jpg

微信图片_20220127161443.jpg

任师佳/


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   
2019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硕士学位
本科期间两次获得一等奖学金及潘天寿奖学金
速写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学院人物教学--速写》一书
2016年与导师及同学合作完成《雪野春晓》入选中画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2017年参加本校与台师大合作发起的“观览湖海”两校师生学术交流
2017年作品《搜山图》参加两宋书画传习与研究国际学术论坛
20195月《冷暖人间》入选丹青钱江——第三届“弄潮杯”钱塘江全国中国画大赛
2019年作品《侯》浙江省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
20197月《生门》参加中国美术馆 《钱江弄潮—中国画、书法、篆刻作品艺术展》
20201月《候》参加嘉兴美术馆美术创作工作室作品展
20204月《在路上——外卖小哥的空城逆行》参加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义乌丽水抗疫复工巡展
20203月参加美育先锋——2020嘉兴美术馆美术创作工作室提名展
20216月作品《微观世界》等两组系列作品参加《启航——实验艺术展》
现就职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建筑系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

《静水流深》 180cm100cm  绢本  中国画


  关于《静水流深》这幅创作,始终都有一个执念,我也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去完成,在我看来,这不是浪费,都是有意义的。在几年前,我总是苦于没有表达的方向,经历的苍白让我的表达欲几乎为零,而我又不想画面沦为无病呻吟,执着于只有画家自身感情的投入,笔下的作品才会有温度。在创作过程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这点相当重要,并不是每双鞋都合脚,也并不是每种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都适合自己。而医院题材是我某段时期频繁接触的场所,这地方积攒着许多绝望和希望,有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亲人来回踱步的中年人,也有心疼孩子发烧在一旁候着点滴脸上挂着愁容的母亲,电梯外总能排起回字形长龙,在等待中度过的时间,似乎是一个老人,走得很慢很慢。这里充满了人间百态,悲欣交集。有了这个念头,我就一心想把这个题材作为我的创作内容。在当时我自身的创作经验还是比较单薄,每每无法进行下去,我就会去寻我的导师聊聊,老师对我的帮助不仅仅是正确答案那么直白,而是一种处理画面的能力,如何把不和谐的关系协调化,将错就错未免也不是一种好方法。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

    画面是一个整体,并不存在某一块错误,只是关系没找对。在构思时,考虑了场景的选择,要适合展现不同身份不同角色不同年龄的人物,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关系上我也尝试了不同的组合方式,人物间的顾盼、空间、高低关系也经过反复推敲,色彩关系的把握上也困难重重。稿子进行反复修正,甚至推翻重来,整体上我重复画了三遍,材料上也进行了变动,由原本的熟纸变成了熟绢,从厚涂到薄染,可以说,每一遍仍有很多纠结的地方,过程中多次搁置,休憩时穿插着画画别的纾解一下心情,总觉得不满足于目前的状态。在第三次尝试中,将人物部分的墨色渲染进一步减弱,弥补了上一张面部过于生硬的问题,着重刻画前景中的人物细节,分出画面中的主次关系,并将整体色调控制在蓝紫调中来体现医院的氛围感,基本完成了我对它的设想。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

微信图片_20220127161531.jpg

《静水流深》第二遍完成稿


完整的创作过程中,经验教训也积累了不少,这就是作为一个人在绘画道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走过的路并不一定完美,但是每一次颠簸后留下的印记也弥足珍贵。目前在进行的创作选取了校门外的场景,主要刻画的是家长们等待考生的状态。我计划继续这个门的系列,门有一种界线感,承载着人类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演变,讲述着柴米油盐的万家故事,从“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到“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我们的一生,也是由无数扇有形或无形的门串连起来的,每一扇门背后,是一个未知的历程,无论甘苦,都要学会去接受和面对。

                                     任师佳  记于辛丑冬月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

嘉兴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