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吴苏/创作档案·嘉兴美术馆创作工作室系列展示

来源处:嘉兴美术馆 时间:2022-02-09 16:23:16 阅读

640.jpeg

640-1.jpeg

吴 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版画家协会、水彩家协会会员,嘉兴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个人创作主要参展和获奖:

2020.11《触摸非遗·蹱事增华》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9.12《吉檀迦利》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综合画种动漫作品展获进京作品【并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9.12《晨·曲》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版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9.3《新月集》中国第二届插图艺术展获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9.1《飞鸟集》全国首届插画展获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8.1《童戏·影》入展第三届中国粉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4.12《新月》入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640-2.jpeg

◎心中所念

在我的绘画中一直关注的主题是童年,可能是因为对岁月的流逝怀念,也可能因为职业接触最多的是孩童,因此在之前创作的题材中很大一部分是表达观察与理解中孩子们的世界。

记得还是读书时,老师布置做风筝,爸爸帮着我一起在家做了一只鸟型的风筝,虽然带到学校后没能放飞上去,但却是当时全班最漂亮的风筝。现在回想,那应该是一只沙燕风筝吧,也成为我童年的回忆,由于印入心底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一直想把它们表现出来。

640-3.jpeg

《鸢儿》之一  之二  之三


◎系列源起

《鸢儿》系列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系列,但“她们”我很少整体的一并展示出,想着以后吧,以后总有机会可以讲述她们的故事,没想到这么早就要进行。只因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喜爱,风筝与皮影成为了我画中的元素,有感于这些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新生的力量,因此有这一系列作品的产生。

粉画最初对于我是写生时带出去便利的工具,直到五年多前参加了一次培训,结束后作业是一个月内创作10幅粉画,对于一直以来年产量只有2件左右的我来说只能硬着头皮加班加点完成。于是也就有了第一张粉画创作《鸢儿之一》,并且画了一系列三张。当时构想是人与筝构成组合,创造环境与意境,表达装饰的意味。虽然现在看上去这三张过于幼稚,但也正因为这个起步,是我粉画创作和这个主题的起点。

◎表现思变

自然中有各种适合绘画的元素,最重要的是观察独立的自然界是如何运用基本元素,不是外在的模仿,不必重复“客观”艺术,我想着尽量让画面单纯一点,可以表述更清晰一些。

640-4.jpeg

《鸢儿之五》粉画   80X110

640-5.jpeg

《鸢儿之六》粉画   80X110

640-6.jpeg

《鸢儿之七》粉画   80X110


此时回头再看当时急就之作,选择放大到整开并进行再次创作,《鸢儿之五》和《鸢儿之六》就这样差不多同时进行起来,两件作品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式,第一件采用把金鱼风筝的色彩变为成灰色,再鱼鳞变化加以深色块面,塑造朦胧的背景;第二件整体亮调子,块面化处理。也正因为这种处理方式,影响到后来继续完成的两件“童戏”系列的作品。

时隔两三年,再开始了《鸢儿之七》和《鸢儿之八》,一开始也都是为了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完成了半成品毛坯,直到要用时再把她们调整完成。这两件作品主要尝试打破自己原有的表现方式,从色彩变化,到块面和线的变化。

640-7.jpeg

《鸢儿之八》  78X90CM 粉画


◎画之所感

对于我来说《鸢儿》系列是我的“试验品”,也将继续试验下去,这是我内心深处对所爱的传统文化的约定。每次经过纠结反复的历程,对于我都是创作的新起点,在不断试验的过程中,表达了内心,也是表达当下的一些想法,在改变中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

淡泊心境对画面思考,去画,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境由心生,自在于心,有心,便处处有境。回顾绘画创作的十多年,我感恩而快乐,还将继续画着,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40-8.jpeg

640-9.jpeg

《童戏·影》 120cm×130cm

640-10.jpeg

《触摸非遗  踵事增华》   120X130

640-11.jpeg

《新月集之我的歌》55X80

640-12.jpeg

《新月集之告别》55X80

640-13.jpeg

《吉檀迦利其一》(50X50)版画

640-14.jpeg

《新月》之一(40X40)版画

640-15.jpeg

《吉檀迦利其二》(50X50)版画

640-16.jpeg

《新月》之三(40X40)版画

640-17.jpeg

08静默有言(版画)110X70CM

640-1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