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郑天伦:详细解析中国连环画的创作流程
主办
嘉兴美术馆
嘉兴教育学院
嘉兴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
嘉兴美术馆美育典藏部
嘉兴美术馆美术创作工作室
嘉兴市教育学会美术教学分会
嘉兴市美术家协会连环画插图艺委会
讲座时间
2025年3月4日(周二)9:30—16:30
活动地点
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嘉兴美术馆(西馆)
(嘉兴市秀洲大道870号)三楼报告厅
主 讲 人 简 介
INTRODUCTION
郑天伦
郑天伦,1970年生,安徽巢湖人,师从陈钰铭、梁占岩先生,现为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艺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十、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美展、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曾出版有连环画作品80余篇(套)。
小人书 大文章——论中国连环画对大众意识及当代美术的影响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事件发展过程的绘图形式(俗称“小人书”)。连环画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它是从单幅的人物故事画“出相”、“全图”(插图)演变而来,开始的单幅人物故事画,没有文字说明,只有故事题目,如汉代武梁祠画像砖中就只有荆轲刺秦王等题目,并且出现了在人物身边注上名字的做法,但这种绘画还不是连续性的。到了唐代,才出现了连续性的绘画,并具有初期连环画的形式,如敦煌千佛洞壁画中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里一幅一个情节,按顺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到了元、明时代,才出现了连续性较强的插图连环画,如《全相平话三国志》,共六十九页,每页上为插图,下为文字,已有今日连环画的模型。到了清末,随着石印技术的输入,出现了最初“回回书”(小说的每篇,每一回都安排插图),光绪二十五年,上海文益书局出版的《三国志》是第一部石印的连环画,这之后,才出现根据文学作品、民间故事或直接取材于生活中的故事编成简练的文字脚本,再绘制画幅的现代连环画。
《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连环画选页二)40x50cm郑天伦2022
连环画区别于其他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连续故事性。连环画以连环衔接的美术形象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又配以具有文学特点的文字说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还吸取了文学、电影、戏剧的某些长处,因而具有比较广阔的艺术表现能力。传统连环画创作按照顺序共分成:人物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精稿(正稿)、勾墨(上色)等五个步骤。由于连环画所表达的内容较之单幅画更为广阔和复杂,人物性格往往具有更大幅度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创作涉及的生活知识和需要积累的素材更为广泛,一部好的连环画作品往往要付出长时期的辛勤劳动,几经推敲,反复修改,才能逐步臻于完美。
《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连环画选页三)
40x50cm郑天伦2022
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连环画选页四)40x50cm郑天伦2022
中国现代真正意义上的连环画,是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诞生于上海,转瞬间已近百年,其发展历程是非常复杂和曲折的。这期间连环画经历了初创期(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到新中国成立)、成熟期(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中期)、“文革”期(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辉煌期(从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现实期(从八十年代中期到当下)。跨过几个历史阶段,中国连环画影响和培育了几代人的成长。其对当代中国民众意识塑造及当代美术的发展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连环画选页五)40x50cm郑天伦2022
《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连环画选页六)
40x50cm郑天伦2022
对民众意识的影响 连环画作为承载文明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一种艺术样式,有它独特的地位和文化价值,也拥有独特的受众。在少年儿童成长期,一般都从绘画到文字,而且由于语言变迁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连环画作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且是一种较好的平台,是儿童学习中国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跳板,容易让儿童从绘画转入文字学习。通过连环画不仅让我们能通俗易懂地了解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哲学,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因为连环画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所以在教育上有重大意义。
《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连环画选页八)
40x50cm郑天伦2022
上世纪初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大转型期,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的连环画,它担负起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改造创新、服务大众的历史性的伟大使命;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内外交困,战乱的高峰期,连环画面对现实生活,联系广大人民,反映人民苦难,表达人民心声的普及而更具有生机的一种文化载体;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文化急需要普及,人民急需要精神粮食,作为通俗易懂的连环画,可以作为一种文字扫盲工具,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充实人民文化生活。当时,许多工矿企业的阅览室都备有大量的连环画书,连环画的发行网,通过书店、邮局、供销社可以直接发到最偏僻的乡村。许多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还携带他们最心爱的连环画读物。从政治上,主张连环画家创作大众喜闻乐见,尤其可以让大家以简单的方式了解建国后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了解新的国家政策、法规及民族宗教等,其对提高国家凝聚力起着不可抵估的作用。“文革”后期一批敢于突破“左”的思想束缚,深刻反思“文革”,展开对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作品更是大快人心,影响深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大量反映改革开放、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的佳作呈现,其对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和文化繁荣,使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八十年代后期,由于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各种传播娱乐方式的出现和普及,传统连环画必然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促使连环画步入低谷。有了更多娱乐选择的中国少年儿童逐步疏远了连环画,连环画这个渐行渐远的精神食粮从青少年的视野中淡出,也逐渐淡忘了它的历史贡献和新的潜质。
《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胡刚复》(连环画选页一)
20x13.5cm郑天伦2020
《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胡刚复》(连环画选页二)20x13.5cm郑天伦2020从建国初到1963年的14年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1万多种(单行本),印数7亿多册。1975、1976两年,每年印数达2亿册,1980年出版1400种,印数4亿册,1985年3000余种,印数高达8.16亿册,占当年全国图书发行总量的三分之一。简短的一组数据足以表明,连环画在那个时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广泛群众基础。当前提出“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文化大发展”,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根本的是要文化创新,是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连环画文化”这一现象的成功经验值得文化、宣传界去研究借鉴。
《苦恼》(连环画选页45-3)
25x17cm郑天伦2011
《苦恼》(连环画选页45-3)
25x17cm郑天伦2011
对当代美术的影响 人们常常印象中把连环画当作“小儿科”,其实连环画在人物画创作方面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佳作中的“小人”即便放大到真人大小,其比例、结构依然很协调,神韵依旧照人。在一本小小的连环画中,有着丰富的学问,画家创作一本连环画,需要熟悉很多生活和人物。同时,因为一个画古典历史题材的画家,今天可能画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明天又可以画三国故事,后天又可能画一些民间传说或明清武侠故事。一个画现代题材的画家,也往往今天画都市生活,明天画乡村轶事等等。这就要求画家熟悉生活,熟悉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人以及丰富杂类知识。在擅长人物形象塑造的前提下,也要勤于环境气氛的描绘,即对造型艺术要精心经营,又要对文学规律有所钻研。大凡是一个连环画家,一定又是好的插图作者,也往往兼备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的特长。如果你不是一个杂家,一个“万事通”,在实际创作上会感到“一筹莫展”,会有“贫血症”。
《苦恼》(连环画选页45-27)25x17cm郑天伦2011中国连环画培养、滋润了几代中国美术家。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匮乏,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很难觅见高清晰度的优秀画册和高水准范本,而占全国图书发行总量近三分之一的连环画必然成了他们学习和创作的首选摹本和参考资料。由于连环画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几乎囊括了所有绘画种类,不同专业、不同门类的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都能在连环画中找到自己所钟爱的范本。长期临摹连环画是那个时代美术工作者、爱好者们提高创作能力见效最快的办法,这也成了很多画家一种不自觉的学习习惯。
《苦恼》(连环画选页45-10)25x17cm郑天伦2011连环画的艺术实践是培养和造就艺术人才的沃土,它既是一项马拉松式长跑,又是锻炼提高画家创作能力最直接的法宝。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画家。如初创期有:朱芝轩、李树丞、刘伯良、朱润斋、张少呆、赵宏本、陈光镒等;成熟期有:刘继卣、叶浅予、徐燕孙、任率英、贺友直、王叔晖、刘旦宅、程十发、王弘力、丁斌曾、韩和平、王绪阳、贲庆余、钱笑呆、顾炳鑫等;辉煌期有:顾莲塘、许勇、王怀琪、王怀庆、华三川、赵奇、高云、冯远、徐恒瑜、刘国辉、杜滋龄、吴山明、李全武、许勇民、尤劲东、费声福、林锴、高燕、雷祖德、施大畏、韩硕、俞晓夫、戴敦邦、胡博宗、丁时弼、叶毓中、谢志高、白敬周、夏葆元、姚有信等;现实期有:沈尧伊、汪国新、卢延光、吴恺等等,可谓群星灿烂,名家辈出。
《苦恼》(连环画选页45-29)25x17cm郑天伦2011进入八十年代初,文化人迎来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画家们也都想寻找自己展现的“舞台”,于是大批国画家、油画家、版画家等艺术门类的画家们都投入到连环画创作之中(建国初到六十年代中期连环画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主要是政治需要为主,使大批画家参与连环画创作,而进入八十年代出现的第二个高峰期的重要原因是,当时国内艺术品市场尚处于空白,唯有参与连环画、年画、宣传画创作可以获取相应稿酬。以八十年代初为例,连环画单幅稿酬在10元左右,按一册100幅计算可获稿酬1000元,画家创作期约三个月,即每月可获300多元,而按当时城镇职工平均月收入一般只有几十元,可见,长期从事连环画创作的画家收入还是颇丰的)。正是这些“非连环画专业”画家们的参与,对提高连环画作品艺术质量,丰富连环画的表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全国重大美术展览活动中,连环画的进步表现更为突出。以1985年第六届全国美展评奖为例,在所有展览获奖中,连环画占23件,其中金奖4件,银奖4件,铜奖15件,在全部参展画种中,获奖比例最高。
《父亲的1942》连环画选页2014
中国连环画在培养一大批著名连环画家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们在各自艺术门类中非凡的影响。创作一册连环画,少则几十幅,多则数百幅,准确生动的人物造型,不断切换的场景设计,不同效果的表现技法尝试,数百上千个人物塑造,练就了连环画家目视心记,伸手就来,出手就准,创作思路敏捷的本领。这是没有连环画艺术实践的画家们所无法企及的。回眸当代画坛(尤其中国画)凡是有崇高艺术成就和名望的画家,无一不是早期都有过从事连环画创作实践的经历。
《父亲的1942》连环画选页2014
反观当下中国人物画创作现状。以前几年全国众多省、市、自治区正在开展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例,由于重大题材内容涉及的是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故人物画占有绝对比例。在如火如荼的创作选题申报、草图观摩中,令各地美术界感到尴尬的是,能够担纲主创的人物画家太少,很多命题无人申报,人物画家青黄不接,无奈之下只能纷纷重叠邀请为数不多的画家交叉参与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它是有份量的,对表现主题的历史背景资料解读、构思立意、人物组合、画面的构图、结构及笔墨的运用和色彩、语言的运用等等,面对这样宏大的主题,有些年轻画家束手无策,这充分反映我们画家基本功的薄弱,毫不夸张讲,他们不具备这个能力。大家在总结导致目前优秀人物画家太少的各种原因之中,恰恰忘却了一个至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代年轻艺术家没有上一代画家曾经的连环画创作实践,在始创初期没有练就过硬的“童子功”。
《抗日雄鹰--高志航》连环画选页2019
连环画,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绘画品种,它是通俗的、大众的、有一定趣味的读物,但它亦有很高的艺术水准。针对连环画绘画作品种类、形式等的发展演变,对其艺术形式及具体表现方法的研究,主要涉及连环画艺术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哪些可以为未来的绘画艺术提供借鉴。同时展开对连环画画家个案研究,一些具有较高修养和艺术表现力的连环画家在新中国绘画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的艺术生命同中国连环画一起成长、成熟,对他们的绘画艺术研究,对于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尤其人物画的发展可以说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抗日雄鹰--高志航》连环画选页2019
伴随连环画收藏热的持续升温,关注中国连环画兴盛原因及连环画收藏类的文章在各种媒体上刊发很多,而今笔者换取一个角度,即从连环画对大众思想和中国美术发展影响来谈论,旨在引起艺术院校、美术团体决策者们的反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年轻一代画家将会有更多机会承担一些主题性创作任务,那么在美术高等教育和创作实践中如何培养适应主题性类创作的画家,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在美术基础教学、及画家初创阶段应引入连环画创作实践,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实力的中国人物画画家,这便是我的初衷。
郑天伦2012年9月于合肥
END
来源:学术展览部
编辑:陈可欣
初审:胡佳丽
审核:汪新宇